2014年7月,重庆万丽武陵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丽公司)面向社会招聘房地产营销人员。7月19日,熊某来万丽公司应聘营销总监一职,并在《应聘登记表》中虚构了工作经历及业绩。7月24日,万丽公司与熊某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从2014年7月24日起至2017年7月23日止,并约定万丽公司每月10日前以货币形式支付熊某工资,月工资(含每周加班1-2天的加班费)为37 500元。 2015年6月15日,因开盘业绩差,与开盘目标相差远,万丽公司作出《关于熊某的任免通知》,决定免去熊某营销总监一职,任命其为营销经理,工资降为12 500元/月。自2015年7月起,万丽公司未再向熊某发放工资。2015年10月4日,熊某口头通知万丽公司,解除与万丽公司的劳动合同关系。2016年1月29日,熊某申请劳动仲裁,请求万丽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万丽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服,于法定期限内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判决万丽公司支付拖欠熊某的工资39 166.67元。 法院审理 本案的争议焦点为:万丽公司欠付熊某的工资数额应如何确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熊某为了获取万丽公司营销总监的职位,在其声明《应聘登记表》所填写信息客观真实的情况下,虚构了任职履历与工作业绩,主观上具有欺诈的故意,客观上亦实施了欺诈行为,导致万丽公司陷入错误认识继而与其签订薪酬标准为37 500元/月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万丽公司与熊某签订的劳动合同因熊某实施欺诈,导致该合同关于薪酬部分的约定无效,其他部分有效。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动报酬的数额,参照本单位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万丽公司虽已于2015年6月15日免去了熊某欺诈取得的营销总监职务,但又任命其为销售经理,表明了万丽公司对熊某担任销售经理这一职位业务能力的认同。在2015年6月以前,万丽公司已经按照37 500元/月的标准向熊某支付了劳动报酬,熊某也实际向万丽公司提供了劳动,对于万丽公司已经支付的劳动报酬,鉴于万丽公司在与熊某签订劳动合同时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且在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内也未对熊某的任职履历、实际工作能力进行认真考察,万丽公司已经支付熊某的工资,应当按照已经实际支付的工资数额予以确认。对于熊某2015年7月1日至10月4日期间的工资,万丽公司应当按照任命熊某担任营销经理的薪酬标准,即125 00元/月进行计发,即12500×3+12500÷30×4﹦39166.67元。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建立劳动关系之前,为了能对将来劳动关系的履行结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预判,双方都有必要也有权利了解对方是否具备相应的履行能力和条件。劳动者应树立正确的求职理念,对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向用人单位履行如实说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