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诉求 | 咨询帮忙 | 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对“劳动碰瓷”的指责没有道理

    0
    发布时间:2016-05-27 09:24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2669

       最近,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争论再趋激烈。据调查,极少数劳动者会利用劳动法“搏炒”,目的是为了从企业获得经济补偿。业内称为“职业维权”,但也有人将其称为“劳动碰瓷”。

      坦率地讲,所谓“劳动碰瓷”的指责并无道理。一般认知的“碰瓷”事件中,被“碰瓷”者大多规规矩矩、遵章行事,而“碰瓷”者却借机觅事情,谋取利益;但“劳动碰瓷”显然不是这样的,既然你企业违法在先,劳动者凭什么不能依法索取赔偿?

      没错,“职业维权”者在道德领域或有商榷之处,但相较于企业的违法行为,道德瑕疵可忽略不计。与其抱怨别人“碰瓷”,为什么不想着完善企业制度,杜绝劳动风险呢?一方面想用违法的行为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却转头指责别人,哪有这样的道理呢?

      依我看,指责声中的“劳动碰瓷”者或“职业维权者”,在本质上与王海等职业打假人是一样的。为什么舆论大多对王海等职业打假行为颇多赞扬,对劳动合同中的“职业维权”行为却颇为不屑?原因或在于,社会已经形成了抵制假冒伪劣的氛围,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不管合理不合理,企业当然有指责与抱怨的权利,但政府却需要平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利益。如果承认“劳动合同法对企业的保护十分不足,最终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那么同样,对劳动者利益保护不足,最终也会损害企业利益。经济的转型,一个角度就是从“低人力成本”的经济模式中走出来。

      2008年《劳动合同法》开始施行时,中国的经济大环境,依然处于一路向上的趋势之中,经济转型的压力没有现在这么大,社会普遍认为,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发展中解决。现在则不同,L型的经济新常态基本已成定局,企业开始迷恋“人口红利”,指责《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保护不够就是一种必然。

      依据不同的情势,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对《劳动合同法》作一些修订,使之更加契合社会需求,实属应该。但需要警惕的是,以此为借口,开经济转型的倒车,重新将低成本的“人口红利”经济模式,再次堂而皇之地提到主流位置。

      对企业来说,负担不仅是人力成本,更在于生产成本、税费成本等等,不要总将目光盯着劳动者身上。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要慎言“劳动碰瓷”,《劳动合同法》扛不起所有的“罪恶”。



    申诉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调解员频道 | 联系方式 | 单位荣誉 | 关于我们 

    福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工会、福州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承办©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591-62330228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上街镇高新大道6号行政服务中心三层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技术支持:议和网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