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诉求 | 咨询帮忙 | 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焦点关注“福建“企业转型更渴望引进高技能人才”

    0
    发布时间:2016-03-01 09:57
    来源: 互联网
    浏览次数:2492

       春节过后,各个城市的人力资源市场、务工市场又开始重新活跃起来,各类求职招聘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升级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宏观形势折射在节后的用工市场,会呈现出哪些新情况?在此大背景之下,就业群体的就业择业观念与用人单位的选才用人标准是否会发生转变?

      近年来“结构性用工荒”呼声渐高——一方面,一些求职者“高不成低不就”,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用工方求贤若渴,却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那么,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之下,节后用工市场招工到底难不难?难在哪里,如何破解?而一些企业能够留住员工,维持高返工率的秘诀又是什么?

      连日来,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在不同地区进行调查采访,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春节假期刚过,一些企业陆续开工,一场接一场的招聘会接连推出。《工人日报》记者在这些招聘会上以及走访企业发现,许多用工单位对技术型、业务型的高端人才和一线技术员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工资与年前相比略有上涨,普工工资基本与去年持平。

      “一线普通工人的招聘较为容易,缺口较大的是一线技术人员和高端技术人才。”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告诉记者,“经济形势正在倒逼企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也因此更加渴望引进高端人才,助力企业升级发展”。

      在此前召开的福建省“两会”上,提升职工队伍技能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不少代表委员提出,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化中,要让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精英。省政协委员陈震代表福建省总工会发言时提出,当前福建省产业技术工人总量偏小且结构不合理,掌握高新技术的工人明显缺乏,劳动力市场竞争使许多企业陷入“两难”。

      技能人才抢手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对技术的要求更高,这对职工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州市一位人才专家表示,技能人才将更抢手。

      厦门市有关部门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经济下行的影响逐步显现,用工需求有所减弱,就业增长压力较大。第二产业的制造业继续减员,第三产业则以重点服务业中的居民修理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租赁商务业、信息软件技术服务业增员幅度居前,技术型人才走俏。

      为精准掌握全省技术工人队伍状况,福建省总工会曾深入福州、厦门、泉州等地企业,包括一些高新企业和进行“机器换人”的企业调研。调查显示,技术工人队伍总量偏小,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工人缺乏,尤其是与“机器换人”相适应、熟悉和掌握智能制造新技术工艺的高素质人才明显短缺,招工难,突出表现为高新企业招收高技术工人难。此外,职工创造能力不足,特别是一些小企业遇到生产、设备、技术等难题时,无力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相对于一线普工,技术型人才流动性更大。”泉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技能人才紧缺,已成为企业的普遍问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纷纷争取的对象。

      技能人才走俏,从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也可以看到。近年来,全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厦门3所市属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更是高达98%以上,其中,中级工的起薪不亚于同期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求贤若渴。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近日,泉州市泉港工业技术学校创业培训班的报名者络绎不绝,一期培训人数只有30名,而每天平均就有10多人来报名。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使得一些学校主动转变,重心从学历教育变成技能培训,探索“学校+企业”的职教服务就业模式。

      目前,泉港工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已越来越丰富。此前,该校只有电工、计算机和电子维修3个专业。为敏锐捕捉市场信息,该校创办了泉州八方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从一线就业市场上及时获取信息,再根据这些信息设置专业,同时提供就业服务。

      企业招不到合适员工,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这样的尴尬在近年许多招聘会上很常见。专家指出,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在于校企脱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

      去年9月,福建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教集团的通知》,对于用人单位呼声极高的校企合作模式推出了一系列助推措施,并且提及将“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或举办职业教育,力争到2020年,建设10个左右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和一批省级、市级职教集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用人单位常常抱怨的教育机构不了解企业需求的问题,这个通知也特别提出,“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推进校企之间人员互派互聘。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和‘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建立校企共同培养培训‘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长效机制。”

      “技术工人是人才”

      省人大代表、福州天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邱志人提出,企业要发展,技能走前头,就要提高智能化程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他希望政府能够出台一些惠及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

      据了解,技能人才之所以短缺,一方面一线技术工人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有些技术工种比较辛苦,而且需要长时间的沉淀过程。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习这方面的技术,造成了一线技工的短缺。

      对此,陈震建议,全社会要树立“技术工人是人才”的观念,正确对待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同等重要的地位,正确对待技术操作工人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做大做强职业教育事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加大资金投入,改革教学方式,全面推进校企合作交流,让企业对高技术工人的实际需求与各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更好地融合,在优化劳动力资源中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完善技术工人成长成才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大力落实职业培训经费直补企业的政策,创新职业技能人才评价和鉴定的体制机制,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工资津贴等方面对技能人才实行优惠。企业在承担起职工技能培训主体责任的同时,还应努力构建技术工人使用与工资待遇相一致的分配制度,畅通技术工人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到技师到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

      厦门市政协常委、民盟厦门市委专职副主委李波也提出,学校应该主动跟行业和企业联系,主动吸引企业的技术创新机构、研发中心等进驻学校,帮助学校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和教师交流等方面提供帮助。



    申诉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调解员频道 | 联系方式 | 单位荣誉 | 关于我们 

    福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工会、福州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承办©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591-62330228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上街镇高新大道6号行政服务中心三层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技术支持:议和网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