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帮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欢迎访问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网,您可以  填写诉求 | 咨询帮忙 | 在线客服
    您的位置:首页  >  劳动新闻列表  >  新闻详细内容

    劳务派遣员工热盼转正期待同工同酬

    0
    发布时间:2015-11-10 09:02
    来源: 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2654

    在哪儿工作呀?”每当遇到来自亲友的这种问题,张军(应采访对象要求,使用化名)的第一反应都是骄傲地回答:“银行”。然而,当初的他总是感觉“心里虚”,就怕对方追问,“是正式的吗?”如今已不是劳务派遣身份的他向记者吐露原委:“当时人家这么一问,就把我的骄傲打趴下了,觉得有一种轻视的声音呼之欲出,‘哦,原来是个派遣工’。”

      确实,身为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员工的他,在“钱袋子”里工作,是经理,收入高,很体面。从2007年上班到2014年的7年间,张军担任过银行柜员、放贷员等,和其他与中国银行签订合同的正式职工不同的是,他是和北京一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签订的合同。这家公司长期与中国银行合作,张军由这家公司“派遣”至中国银行工作。可是,张军对这家公司印象模糊,甚至记者问及名字时,都想了半天。入职培训、发工资、技能比武、公司活动,张军职业生涯7年,所参加的与工作有关的一切活动均是在中国银行,“除了签合同和申报职称”。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明确起来,其中重要的一条便是“同工同酬”。记者翻看了张军多年来的工资条,和相同岗位的正式员工相比,张军与其他员工的收入差距仅仅在于住房公积金每月少400多元,而这400多元对于收入过万元的张军来说,“从未放在心上”。

      尽管如此,张军一直想积极转正。

      据记者采访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了解到,中国银行每年均有相关的转正比例,经过考核的优秀员工可以改为和中国银行签订合同,拥有“正式身份”。记者了解到,对于全国各地的中国银行分行支行而言,转正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考核评分机制包含业绩、同事打分、上级打分等多项内容,每年大的支行也不过两三个名额。

      2014年10月,经过屡次考核,张军终于转正了。当天听到消息后,一个北京孩子、80后的张军和同为工薪阶层的父母一起到国贸附近的一家豪华餐厅吃了一顿晚餐。父亲没说话,但点了一只2000多元的“澳洲龙虾”,母亲端起酒杯,泪花闪闪。

      2014年3月实施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要求两年内企业应把劳务派遣员工比例降低至10%,中国银行投入约2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规模劳务派遣工转正。2014年10月,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中国银行率先做出表率,不设门槛,将劳务派遣员工转为直接用工,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从20%降到了2%。

      据中国银行人力资源部经理高兆刚介绍,中国银行劳务派遣用工是在股份制改革前编外用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人数多的时候达到6.7万人,占全行员工总数的23%,其中87%的派遣员工在营业网点工作。事实上,中国银行每年还需付一定的服务费给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并且,从他们提供的资料显示,中国银行正式员工和派遣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远低于想象,主要差距在社会保险上。“转正后员工积极性大增。”高兆刚说。



    申诉指南 | 法律说明 | 人才招聘 | 调解员频道 | 联系方式 | 单位荣誉 | 关于我们 

    福州市高新技术(数字经济)产业工会、福州高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会工作委员会 联合主办  
    福州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 承办©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591-62330228       微信公众平台:ldzytj
    服务地址:福州市上街镇高新大道6号行政服务中心三层
    未经ldzytj.com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信息及作品
    技术支持:议和网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19023355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