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应对劳动者入职进行合理审查 维护劳动者权益
实践中,用人单位招聘过程的简单化、形式化,不注重入职审查,以劳动市场主导者自居,轻视入职审查将给用人单位用工带来很大风险。
比如,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企业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招用劳动者时,企业应要求其提供与前单位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并保留原件。如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要求其原单位出具同意该员工入职的书面证明。同时,应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以免发生不可预测的诉讼风险。
双方务必签订劳动合同
为了破解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的泛滥和用人单位不签劳动合同的顽疾,劳动合同法强调劳动合同的书面化,不管订立、变更、解除、终止,一律采取书面形式。因此,用人单位要革新用工观念,养成先订合同后用工的习惯,最迟必须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
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仍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的,也应当在一个月内订立合同,否则依法应当不予用工;对切实急需的岗位,劳动者拒不签订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与劳动者充分协商,并将协商过程中的相关证据予以保留,以便引起纠纷时能够切实提供证据,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企业要通过民主程序建立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法律",贯穿于用人单位的整个用工过程,是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合同解除权的重要依据。没有规章制度,公司的管理将会陷入困境。用人单位应当革除以往陈旧的用工观念,加强制度建设,切实遵守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应履行民主程序,并保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协商的书面证据,履行公示程序。同时,要及时对旧的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性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款进行及时修改或删除。
企业应当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均规定,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可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规定,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可见,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也是企业的法定职责,企业如不履行职责,员工的稳定性无法保障,企业也谈不上有良好的发展。
了解更多法律法规,请登录我们的公益维权网站:福州市劳动争议调解网:http://www.ldzytj.com; 关注:公众微信平台:ldzytj 新浪/腾讯微博:fz858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无意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尊重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免责声明】“福州劳动争议调解网”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仅供读者参考,并请承担全部责任。